财管16-短期经营决策


短期经营决策的含义与成本分类

  本章知识体系

   

 

【知识点】短期经营决策的含义与成本分类

(一)短期经营决策的含义

  短期经营决策是指对企业一年以内或维持当前的经营规模的条件下所进行的经营活动决策。其特点是一般不涉及固定资产投资和经营规模的改变,即在成本性态分析的“相关范围”内进行决策。

(二)成本分类

  1.决策相关信息的特点

  决策相关信息的特点是区分相关成本和不相关成本的标准。决策相关信息应该同时具备以下特点:

  (1)相关信息是面向未来的

  (2)相关信息在各备选方案之间存在差异

  2.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指与决策方案相关的有差别的未来成本,在分析评价时必须予以考虑,它随着决策的改变而改变。具体表现形式有:

表现形式 说明
边际成本 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引起的成本变动
机会成本 采纳一个方案而失去所放弃方案的潜在收益(如丧失的剩余生产能力移作他用的收益)
重置成本 目前从市场购置原有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也称现时成本或现行成本(注意:不同于账面成本)
付现成本 在将来或最近期间需要支付现金的成本
可避免成本 当方案或决策改变时,可以避免或数额发生变化的成本,如酌量性固定成本
可延缓成本 延期实施却不会影响大局的与某方案相关联的成本,如资金紧张推迟办公楼的建设投资
专属成本 可以明确归属于某种、某批或某个特定部门的固定成本
差量成本 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成本的差异数,也称差别成本或差额成本

  3.不相关成本

  不相关成本是指与决策无关的成本,在决策分析中不要考虑。表现形式有:

表现形式 说明
沉没成本 过去发生的,现在和未来决策无法改变的成本,狭义上与“历史成本”同义(如深加工前发生的成本)
不可避免成本 管理决策不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如约束性固定成本
不可延缓成本 计划期间必须发生的成本
无差别成本 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之间没有差别的成本
共同成本 由不同种类、批次和部门共同分担的固定成本,如企业管理人员工资、车间照明费、各种产品共同负担的联合成本、共享企业的共同基础设施平台等

  【例题·多选题】(2020)因大米的市场需求增长,南方某农场在决定是否生产双季稻时,下列各项需考虑的有( )。

  A.生产双季稻使用现有耕地的年固定租金成本

  B.生产双季稻增加的农场人工支出

  C.生产双季稻放弃的其他经济作物的收益

  D.生产双季稻增加的种子购买成本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生产双季稻使用现有耕地的年固定租金成本,是固定的数值,与是否生产双季稻无关。选项BCD的成本都与生产双季稻有关(其中选项C的成本是机会成本),所以决策时需要考虑。

生产决策的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生产决策

(一)生产决策的主要方法

主要方法 阐释
差量分析法 决策指标 差额利润=差额收入-差额成本
决策方法 如果差额利润大于0,则前一个方案优
边际贡献分析法 决策指标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决策方法 (1)当相关成本只有变动成本时,选择边际贡献最大的方案 (2)如果有追加专属成本,此时需要计算相关损益(即剩余边际贡献分析法),选择相关损益最大的方案。即: 相关损益=相关收入-(变动成本+专属成本)
本量利分析法 决策指标 息税前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决策方法 选择息税前利润最大的方案

(二)生产决策的类型

  1.保留或关闭生产线或其他分部决策

  (1)决策指标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2)决策方法

  当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亏损产品的边际贡献大于0,不应该停产。当生产能力可以转移时,亏损产品提供的正的边际贡献小于生产能力转移形成的收益,应该停产。

  【例题·单选题】(2022)甲公司产销多种产品,其中M产品发生亏损3000万元。经了解M产品全年销售收入9000万元,变动成本8000万元,折旧等固定成本4000万元。若停止生产M产品,相关设备可用于生产N产品。根据市场预测,N产品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需耗用材料、人工等变动成本6000万元。假设第二年其他条件不变。甲公司应采取的决策是( )。

  A.继续生产M产品

  B.停产M产品与继续生产M产品无差别

  C.停产M产品但不生产N产品

  D.停产M产品并生产N产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M产品的边际贡献=9000-8000=1000(万元),N产品的边际贡献=8000-6000=2000(万元),即用M产品的生产能力生产N产品会形成更多边际贡献,因此可以停产亏损的M产品并生产N产品。

  【例题·单选题】(2021)甲公司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其中X产品单价300元,单位变动成本220元,专属固定成本总额950000元。预计2021年可销售X产品1万台,若X产品停产,甲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变化是( )。

  A.上升15万元

  B.下降15万元

  C.上升80万元

  D.下降80万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销售X产品1万台给甲公司带来的息税前利润=(300-220)×10000-950000=-150000(元)=-15(万元),所以,若X产品停产,则甲公司息税前利润上升15万元。

  『老贾点拨』题中固定成本具有专属性质,即X产品停产后,该成本就不会再发生。如果具有联合成本性质,则X产品停产后,该成本仍然会存在,则由其他产品予以补偿,此时息税前利润就会下降80万元。

  【例题·单选题】(2018)甲公司生产销售乙、丙、丁三种产品,固定成本5万元,除乙产品外,其余两种产品均盈利,乙产品销售2000件,单价105元,单位成本110元(其中,单位直接材料成本2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35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45元,单位固定制造费用10元),假设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在短期经营决策时,决定继续生产乙产品的理由是( )。

  A.乙产品单价大于20元

  B.乙产品单价大于80元

  C.乙产品单价大于55元

  D.乙产品单价大于100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乙产品单位变动成本=20+35+45=100(元)。在短期内,如果企业的亏损产品能够提供正的边际贡献,就不应该停产。因此只要乙产品的单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100元,就应该继续生产。

  2.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

  (1)决策指标:相关成本

  (2)决策方法

  选择相关成本最低的方案。

   

  【例题·计算分析题】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企业,每年需要A零件10000个,外购单价55元/个。公司有生产A零件的设备一台,自制A零件的单位生产成本:直接材料18元,直接人工15,变动制造费用17元,固定制造费用8元。

  要求:

  (1)公司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A零件的生产,并且该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分析A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

  『正确答案』

  自制的单位变动生产成本=18+15+17=50(元)

  外购的单价=55(元)

  自制相对于外购每年节约成本=10000×(55-50)=50000(元)

  所以,A零件应该自制。

  (2)公司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可以用于生产B零件,每年节约B零件的外购成本为18000元,分析A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

  『正确答案』

  自制的成本=50×10000+18000=518000(元)

  外购的成本=55×10000=550000(元)

  自制相对于外购每年节约成本=550000-518000=32000(元)

  所以,A零件应该自制。

  (3)公司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是5000个,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若自制10000个,需要租入设备一台,月租金4500元,其生产能力是12000个。分析A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

  『正确答案』

  自制的成本=50×10000+4500×12=554000(元)

  外购的成本=55×10000=550000(元)

  外购每年可以节成本4000元

  A零件应该外购。

  (4)公司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是5000个,若自制10000个,需要租入设备一台,月租金4500元,其生产能力是12000个,公司如果采用自制与外购两种方式的结合,分析A零件的自制与外购数量。

  『正确答案』在现有生产能力范围内,自制的成本低于外购,应该自制A零件5000个;超过5000个零件,如果自制,单位成本是60.8元(50+4500×12/5000),高于外购单价55元,即另外的5000个零件应该外购,此时的总成本是525000元(50×5000+55×5000)。

  【例题·单选题】(2021)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企业,预计2022年需要X零件10000个。甲公司有制造该零件的设备,年生产能力5000个,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直接材料46元,直接人工24元,变动制造费用10元。固定制造费用总额200000元。X零件如果全部自制,需要租入一台设备,年租金400000元。甲公司自制5000个、外购5000个的前提是外购单价大于80元并且小于( )元。

  A.100

  B.120

  C.140

  D.16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X零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46+24+10=80(元)。在现有的生产能力范围内,如果外购单价大于80元,甲公司选择自制5 000个零件;剩余的5 000个零件,如果仍然选择自制,则相关单位成本=80+400 000/5 000=160(元),即外购单价不能高于160元。

  【例题·单选题】(2019)甲是一家汽车制造企业,每年需要M零部件20000个,可以自制或外购,自制时直接材料费用为400元/个,直接人工费用为100元/个,变动制造费用为200元/个,固定制造费用为150元/个。甲公司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如不自制,设备出租可获得年租金40万元,甲选择外购的条件是单价小于( )元。

  A.680

  B.720

  C.830

  D.87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企业自制的单位相关成本=400+100+200+400000/20000=720(元)。

  『老贾点拨』固定制造费用属于固定成本,无论自制还是外购,都要发生,所以属于决策无关成本。

  【例题·多选题】(2018年)零部件自制与外购决策中,如果有剩余产能,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A.变动成本

  B.专属成本

  C.机会成本

  D.沉没成本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如果选择自制,就会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等变动成本发生;假如还需要专用设备和专门人员,就会产生专属成本;同时,剩余产能用于自制,就会丧失其他用途产生的收益,即机会成本。因此,ABC是答案。沉没成本是与决策无关成本,选项D不是答案。

  3.特殊订单是否接受决策

  (1)决策指标

  增加利润=增加收入-增加成本

   

  (2)决策方法

  增加利润大于0,即可接受特殊订单。

  【例题·计算分析题】某企业生产A产品,生产能力10000件,目前正常订货量8500件,销售单价12元,单位生产成本:直接材料3元,直接人工1元、变动制造费用2元,固定制造费用7元。现有一客户向企业追加订货,客户出价为每件10元。

  要求:

  (1)追加订货1000件。若无该追加订单,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若接受该订单,需追加专用设备,每年支付专属成本2000元,企业是否接受订单。

  『正确答案』

  增加的收入=10×1000=10000(元)

  增加的相关成本=(3+1+2)×1000+2000=8000(元)

  增加利润=10000-8000=2000(元)

  增加利润大于0,应该接受订单。

  (2)追加订货2000件。若无该追加订单,剩余生产能力可以对外出租,可获得租金4000元,若接受该订单需要追加专属成本2000元,企业是否接受订单。

  『正确答案』

  增加收入=10×2000=20000(元)

  增加相关成本=(3+1+2)×2000+4000+2000+(12-3-1-2)×500=21000(元)

  增加利润=20000-21000=-1000(元)

  增加利润小于0,不应该接受订单。

  【例题·单选题】(2020)甲公司生产乙产品,最大产能90000小时,单位产品加工工时6小时,目前订货量13000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乙产品销售单价150元,单位成本100元,单位变动成本70元。现有客户追加订货2000件,单件报价90元,接受这笔订单,公司营业利润( )。

  A.增加40000元

  B.增加100000元

  C.增加180000元

  D.增加160000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现有订货量的加工时间=13000×6=78000(小时),剩余产能=90000-78000=12000(小时),新订单需要的加工时间=2000×6=12000(小时),等于剩余产能,即接受订单不影响正常销售。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也无需考虑机会成本,则接受订单增加的营业利润=2000×(90-70)=40000(元)。

  4.约束资源最优利用决策

  (1)决策指标

  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单位产品边际贡献/该单位产品耗用的约束资源量

  (2)决策方法

  优先安排单位约束资源边际贡献最大的产品,即可产生最大的总边际贡献。

  【例题·计算分析题】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需要用同一关键设备加工,该设备属于约束资源。设备每月最大加工时间20000分钟。A、B产品的有关数据如下。

  要求:为有效利用关键设备,该企业A、B两种产品各应生产多少件?营业利润总计多少?

A产品 B产品
销售量(件) 5000 8000
销售单价(元) 30 35
单位变动成本(元) 18 25
设备加工时间(分钟/件) 2 1.5
月固定成本(元) 20000

  『正确答案』

  A产品单位约束资源的边际贡献=(30-18)/2=6(元)

  B产品单位约束资源的边际贡献=(35-25)/1.5=6.67(元)

  按照市场最大销售量8000件优先安排生产B产品,耗用设备加工时间为:8000×1.5=12000(分钟)。设备剩余加工时间8000分钟(20000-12000)安排A产品生产,可以生产A产品是数量为4000件=8000/2。即生产B产品8000件,生产A产品4000件。

  营业利润

  =8000×(35-25)+4000×(30-18)-20000

  =108000(元)

  5.出售或深加工的决策

  (1)决策指标

  差额利润=深加工增加的收入-深加工追加的相关成本

  【老贾点拨】深加工前发生成本是沉没成本,即与是否深加工的决策无关。

  (2)决策方法

  差额利润大于0,应该进一步深加工。

  【例题·计算分析题】某企业生产A半成品1000件,销售单价50元,单位变动成本20元,全年固定成本20000元。若加工为产成品销售,则每件需要追加变动成本20元,产品销售单价80元。

  要求:

  (1)企业具备进一步加工1000件A半成品的生产能力,该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如果进一步加工为产成品,需要追加专属固定成本5000元,分析判断是否需要深加工。

  『正确答案』深加工增加的收入=(80-50)×1000=30000(元)

  深加工增加的成本=20×1000+5000=25000(元)

  差额利润=30000-25000=5000(元)

  差额利润大于0,企业应该深加工后再销售。

  (2)企业只具备进一步加工700件A半成品的生产能力,该生产能力可以用于对外承揽加工业务,预计每年可获得边际贡献7500元,分析判断是否需要深加工。

  『正确答案』

  深加工增加的收入=(80-50)×700=21000(元)

  深加工增加的成本=20×700+7500=21500(元)

  差额利润=21000-21500=-500(元)

  差额利润小于0,企业应该直接销售该产品。

  【例题·单选题】(2022)甲公司生产A产品,单位售价60元,单位变动成本30元,全年固定成本总额300000元,全年生产能力10000件。若将A产品进一步加工为B产品,需追加单位变动成本20元,B产品单位售价100元。甲公司具备将4000件A产品进一步加工为B产品的生产能力,该产能也可对外承揽加工业务,对外加工全年可获得边际贡献33000元。假设A、B产品在市场上均供不应求,以下对甲公司最有利的决策是( )。

  A.生产10000件A产品,并且承揽对外加工业务

  B.生产10000件A产品,并且不承揽对外加工业务

  C.生产10000件A产品,并将其中4 000件加工成B产品

  D.生产4000件A产品,并且加工成B产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由于各种决策都不影响固定成本,所以不考虑固定成本。生产10000件A产品,并且承揽对外加工业务:相关损益=10000×(60-30)+33000=333000(元);生产10000件A产品,并且不承揽对外加工业务:相关损益=10000×(60-30)=300000(元);生产10000件A产品,并将其中4 000件加工成B产品:相关损益=6000×(60-30)+4000×(100-30-20)=380000(元);生产4000件A产品,并且加工成B产品:相关损益=4000×(100-30-20)=200000(元)。选择净损益最大的方案,选项C是答案。

定价决策

【知识点】定价决策

(一)产品销售定价决策原理

  产品销售价格是供需双方力量对比决定的。根据市场中供应方力量大小,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市场结构。

市场类型 对产品销售价格的控制力 定价决策实施
完全竞争市场 单个厂商无法决定产品价格,都是均衡价格的接受者 ——
垄断市场 厂商对产品销售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 实施定价决策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企业可以自主决定产品价格

(二)产品销售定价方法

  1.成本加成定价法

  (1)完全成本加成法

  即以单位产品制造成本为成本基数,“加成”的内容包括非制造成本和合理利润。

  (2)变动成本加成法

  即以单位变动成本(包括单位变动制造成本和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为成本基数,“加成”内容包括全部固定成本和合理利润。

  【老贾点拨】①成本加成定价的一般公式:目标价格=成本×(1+加成率);②成本基数也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或目标成本。

  【例题·单选题】(2022)甲公司预计年产量120万件,固定成本总额8400万元,单位变动成本125元,其中直接材料50元,直接人工30元,变动制造费用20元,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25元。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实现息税前利润9600万元的加成率为( )。

  A.150%

  B.64%

  C.120%

  D.17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120×(单价-125)-8400=9600,单价=275(元),125×(1+加成率)=275,所以加成率=120%

  2.市场定价法

  有活跃市场的产品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定价,或者根据市场上同类或相似产品的价格来定价。有利于保持对市场和同行业企业的敏感性。

  3.新产品的销售定价策略

方法 阐释
撇脂性定价 新产品试销初期定出较高价格,随着市场扩大,再逐步降低价格,属于短期定价策略。适用生命周期短的产品
渗透性定价 新产品试销初期以较低价格进入市场,市场稳固之后,再逐步提高价格,属于长期定价策略

  4.有闲置能力条件下的定价方法

  当企业有闲置生产能力时,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所采用的定价方法。此时的定价应该在变动成本与目标价格之间选择。

  (1)下限: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2)上限:目标价格=变动成本+成本加成

  【例题·单选题】(2017)下列各项经营活动中,通常不使用资本成本的是( )。

  A.产品定价决策

  B.营运资本管理

  C.存货采购决策

  D.企业价值评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产品定价决策不需要考虑资本成本,选项A是答案。营运资本管理中,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等的计算会使用资本成本,选项B不是答案;存货采购决策中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等的计算会使用资本成本,选项C不是答案;企业价值评估中企业价值计算时的折现率就是资本成本,选项D不是答案。

 

  本章重要内容回顾

  ▷相关成本和不相关成本的类型

  ▷生产决策(保留或关闭生产线或其他分部决策、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特殊订单是否接受决策、约束资源最优利用决策、出售或深加工决策)

  ▷定价决策方法(成本加成定价法、市场定价法、新产品销售定价策略、有闲置能力条件下的定价法)


文章作者: Gustavo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Gustavo !
评论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