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WAP Technical Indicator


什么是VWAP(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

**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 (VWAP)**是基于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的指标。该指标在图表上以线条形式直观呈现。VWAP 结合价格行为和交易量,帮助交易者洞察市场趋势和潜在反转,而价格行为和交易量是明智交易决策的两个关键因素。

交易量加权平均价格 (VWAP) 是如何计算的?

交易量加权平均价格 (VWAP) 的计算方法是:将给定时间间隔内每笔交易的价格乘以交易量,然后将该和除以该时间段内的总交易笔数。简单来说,VWAP 是通过赋予交易量较高的价格更多权重来平均交易价格的。

如何使用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

交易者使用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 (VWAP) 来精准预测市场趋势,识别精准的支撑位阻力位,并及时执行入场出场操作。以下是如何有效运用 VWAP 来改进交易策略的方法:

利用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 (VWAP) 识别市场趋势

当价格高于 VWAP 线时,表示市场看涨;当价格低于 VWAP 线时,表示市场看跌。它清晰地揭示了买方或卖方在特定时间的主导地位。

使用 VWAP 确定支撑位和阻力位

VWAP 线及其标准差通常充当强劲的支撑和阻力区,促使交易者预测这些水平的市场反应。

应用 VWAP 进行进入和退出决策

  • **多头交易:**当价格突破 VWAP 线并回撤至该线时,考虑建立多头头寸。
  • **空头交易:**当价格跌破 VWAP 线并回撤至该线时,空头入场是理想的。

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VWAP)交易策略

回调VWAP策略是一种基于技术分析的简单策略,根据VWAP来判断趋势,并回到VWAP水平。

参赛规则示例

  • **多头入场:**等待价格上涨至 VWAP 以上,然后在回调至 VWAP 线时入场。
  • **空头入场:**当价格跌破 VWAP 并再次回调至 VWAP 线时进入空头仓位。

止损和目标示例

  • **止损:**将止损设置在 VWAP 线的略上方(对于空头交易)或略下方(对于多头交易)。
  • **利润目标:**瞄准下一个 VWAP 偏差或对较大的交易使用追踪止损。FTMO回调VWAP策略

选择正确的指标:VWAP 与 SMA

VWAP结合价格和交易量,提供精准的短期洞察,非常适合日内交易者。SMA仅使用价格数据,使其更简单,但更适合数小时或数天的波段交易。需要
精准和交易量分析?选择VWAP。喜欢简单易用的长期交易?坚持使用SMA

VWAP 的优点和缺点

与任何交易指标一样,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 (VWAP) 也有其优缺点。了解这些优点和缺点可以帮助您避免代价高昂的错误,并做出更明智的交易决策。以下是需要牢记的最重要的优点和缺点:

优势

  • **成交量整合:**由于纳入了成交量,因此提供了更准确的交易信号。
  • **清晰的支撑/阻力位:**准确识别关键市场水平。
  • **快速趋势识别:**清晰地表明当前的市场趋势。

缺点

  • **早期交易时段的限制:**由于数据有限,市场开盘时准确性较低。
  • 滞后指标: VWAP 可能不会立即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因为它基于历史数据。
  • **强势趋势日的有效性有限:**趋势强劲的日子里机会可能会较少。

使用附加指标增强交易量加权平均价格 (VWAP)

将 VWAP 与其他技术指标相结合可以显著增强其为交易决策提供有价值见解的有效性。

VWAP和MACD

使用MACD作为趋势跟踪指标,识别市场趋势和潜在逆转以确认 VWAP 信号:

  • 当价格高于 VWAP 且 MACD 显示看涨交叉时,看涨。
  • 当价格低于 VWAP 且 MACD 出现看跌交叉时,看跌。FTMO VWAP-MACD策略

VWAP和RSI

RSI是一个动量振荡指标,用于衡量价格变动的速度和幅度(范围为 0 到 100),并通过强调超买(高于 70)或超卖(低于 30)的市场状况来补充 VWAP:

  • 接近 VWAP 阻力位的超买 RSI 可能预示着可能出现下滑。
  • 接近 VWAP 支撑位的超卖 RSI 可能预示着潜在的上行走势FTMO VWAP-RSI策略

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 (VWAP) 和布林带

布林带基于与 RSI 相同的原理,通过精确定位极端价格偏差来帮助 VWAP:

  • 当价格达到布林带上轨和 VWAP 偏差时,开始做空交易。
  • 当价格达到布林带和 VWAP 偏差的较低水平时,开始多头交易。FTMO VWAP 布林线策略

关键要点

  • VWAP(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结合了价格成交量,帮助交易者准确识别市场趋势和逆转。
  • 价格高于VWAP 表示市场情绪看涨;价格****低于VWAP 表示市场情绪看跌,提供明确的入场点和出场点。
  • VWAP 偏差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阻力位的作用。

文章作者: Gustavo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Gustavo !
评论
  目录